《青春·向西北》劇照。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供圖
窯洞里的燈光亮起,三弦琴撥動陜北高原的晨昏,信天游的蒼涼便順著黃土地的溝壑梁峁流淌……為了改造舊有的傳統(tǒng)土窯洞,建筑學專業(yè)大學生李想與村民同吃同住、共歷風雨的場景,讓觀眾在帷幕初升時便感受到了青春奉獻的熾熱溫度。
這是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學(以下簡稱“西安建大”)傾力打造的原創(chuàng)話劇《青春·向西北》。自3月20日首次公演至今,一直好評如潮。這出話劇以當代大學生扎根西北、服務西北的成長故事為主線,結合構思巧妙的劇情、生動細膩的演繹和震撼人心的舞臺效果,將一幅幅新時代青年矢志奮斗的壯美畫卷于光影交織中徐徐展開。
以匠心為筆,書寫青春答卷
“整部劇的素材,都是來源于陜西高校師生的真實故事?!薄肚啻骸は蛭鞅薄房倢а荨⑽靼步ù笪幕囆g教育中心主任許志敏告訴記者。從“社會實踐”到“創(chuàng)新大賽”“日常學習”,全劇共分3幕,劇情交融串接,演繹出青春與夢想在西北大地綻放,并以戲劇語言詮釋教育家精神,用舞臺張力傳遞教育的溫度與力量。
《青春·向西北》劇照。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供圖
從最初構思到最終呈現(xiàn),《青春·向西北》歷經(jīng)近1年打磨,從臺前到幕后、從創(chuàng)作到編排均由西安建大師生共同完成。
話劇首幕聚焦陜北。投身窯洞居住環(huán)境改善項目的建筑學專業(yè)本科生李想,初至陜北時遭遇村民阻撓,憑借真誠與不懈努力,團隊伙伴逐步贏得村民的信任。社會實踐中,同學們歷經(jīng)磨礪,茁壯成長,用實際行動踐行了“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”的錚錚誓言。
第二幕發(fā)生在高校實驗室。飛行器設計專業(yè)研究生李翔正全力備戰(zhàn)創(chuàng)新設計大賽。與此同時,導師劉博帶領的團隊也在緊張進行風洞試驗。面對重重困難,雙方攜手共進,最終突破難關。合作過程中,大家深切感受到集體匯聚的磅礴力量,抒發(fā)了“科研報國,矢志初心”的壯志豪情。
第三幕交織于校園與野外作業(yè)現(xiàn)場。對本專業(yè)興趣索然的古生物學專業(yè)學生李襄,在老師和同學的引導、感染下,逐漸對學業(yè)產(chǎn)生興趣,并在探索與實踐中對“傳承中華文明,堅定文化自信”進行了深刻思考。
“散點透視的表現(xiàn)手法,使新時代大學生昂揚的精神風貌、深厚的家國情懷得以充分展現(xiàn)。”總編劇文濤表示,劇本歷經(jīng)12次修改,“編排中,演員走進實驗室,和導師同吃同??;去陜北跟著施工隊實踐,把真實故事融入臺詞?!?/p>
為真實還原舞臺場景,團隊多次深入陜北采風。導演高波介紹,“我們帶著演員在黃土梁上反復走場,體驗式表演,連村民使用的旱煙袋都按原貌復刻?!睘槌尸F(xiàn)科技攻關場景,舞美團隊將風洞實驗數(shù)據(jù)轉化為可視化動態(tài)效果。當被昵稱為“胖妞”的飛機模型在氣流中劇烈震顫,觀眾席傳來此起彼伏的驚嘆。這背后,是主創(chuàng)團隊查閱30余份技術文檔、歷經(jīng)多次迭代設計的匠心。
“藝術與技術從來不是割裂的,演員們討論升力系數(shù)時眼里的光,和實驗室里熬夜攻關的我們一模一樣。”一名觀演的學生感慨。
當劇中的李襄將化石與古籍對照,舞臺背景呈現(xiàn)出億萬年前人類起源的化石“魚”在虛擬水波中游弋的場景,觀眾席掌聲瞬間響起。
“我們泡在圖書館整整一個月,大量查閱《山海經(jīng)》《水經(jīng)注》等古籍,發(fā)現(xiàn)古人對魚化石的記載竟與現(xiàn)代科學驚人吻合?!本巹F隊成員王卓婷向記者展示了密密麻麻寫滿批注的古籍復印件。
舞美設計程岳峰透露,為呈現(xiàn)陜北地區(qū)的晝夜光影變化,團隊設計了多種燈光組合方案?!扒宄康母G洞要透出暖黃色的炊煙光,正午的黃土高原要有層次分明的頂光,深夜的實驗室則用冷藍色調突出孤寂感?!?/p>
以初心為魂,厚植奉獻精神
在很多觀眾看來,《青春·向西北》是視聽盛宴,更是一場深入靈魂的思政教育實踐,于浸潤中將“奔赴祖國最需要之地”的崇高信念植入每一位觀眾心底。
《青春·向西北》劇照。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供圖
馬克思主義學院輔導員姚丹在劇中飾演青年教師周嵐?!爸芾蠋熡媚_步丈量黃土高原的劇情設計,正是學校實踐教學的生動寫照?!眳⒀莸倪^程,讓姚丹對“大思政課”的內(nèi)涵有了更深的體悟?!芭叛葜校页3O肫饚е鴮W生前往延安、照金開展紅色研學的情景——當課本里的理論遇到熱氣騰騰的實踐,青年眼里的光芒就是最好的教育反饋。”
為貼近角色,飾演李想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(yè)大一學生晏明燁專程拜訪參與過鄉(xiāng)村改造的學長,聆聽他們的親身經(jīng)歷?!皩W長們的褲腳沾滿泥土,眼神卻充滿堅毅,讓我讀懂了‘扎根’二字的分量?!?/p>
作為幕后團隊成員,話劇編排的經(jīng)歷讓文學院研究生、導演助理胡思涵感到“雖然辛苦,但很值得”。從去年9月開始,胡思涵每天至少投入3個小時在這部劇里?!把幸坏恼n程還是很重的,在不影響專業(yè)學習的前提下,要協(xié)助導演、組織學生一點一點打磨劇作。”
“排練的過程正是受教育的過程?!焙己f,“當我看到劇中地質學專業(yè)女生李襄的轉變,仿佛看到現(xiàn)實中很多同學的影子。那些在實驗室與田野間奔忙的日子,那些被導師的堅守打動的瞬間,都在舞臺上被重新點亮?!?/p>
“劇中人物說出‘科研報國,矢志初心’時,我的眼淚奪眶而出,這就是屬于我們00后的精神共鳴!”參演學生朱文浩激動地說。
這部劇讓姚丹更加堅信,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扎根中國大地,也要善于運用藝術載體。“未來,我將把劇中展現(xiàn)的奮斗故事轉化為思政案例,讓西遷精神在00后學子心中煥發(fā)新的時代光彩?!?/p>
以話劇為媒,美育浸潤心靈
“每一個參與這部劇的建大人,都是建大美育浸潤工程的參與者、創(chuàng)作者和演繹者?!痹S志敏告訴記者,這部劇的創(chuàng)作初衷就是將陜西高校師生的真實故事升華為舞臺上的精神史詩?!斑@部劇既是‘大思政課’的創(chuàng)新實踐,也是對‘培養(yǎng)什么人、怎樣培養(yǎng)人、為誰培養(yǎng)人’的時代應答?!?/p>
《青春·向西北》劇照。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供圖
記者了解到,這樣的探索在西安建大校園由來已久。多年來,學校堅持“培根鑄魂、啟智潤心”,構建了具有建大特色、面向人人的美育體系。不同專業(yè)學生先后排演了《鳳凰花開的地方》《我是如此愛你》《撞歌》《逐夢棟梁》《秦韻新曲》等多場專業(yè)水準的藝術佳作,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中脫穎而出,獲獎總數(shù)位列全國高校第三。
“誰的青春,向著西北;誰的青春,勇往無畏……”《青春·向西北》演出尾聲,當全體演員高唱《青春向西北》謝幕時,觀眾席爆發(fā)出持久而熱烈的掌聲。
許志敏表示,隨著之后《青春·向西北》陜西高校巡演的啟幕,這群陜西學子的青春故事將跨越山海,讓更多年輕人將“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種子深埋心底,用愛與堅守讓這顆種子生根發(fā)芽。
正如劇中李想的臺詞:“西北的風沙大,可我們的心比黃土更厚實!”
《中國城市報》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禁止使用
Copyright ? 2015-2025 by meizhiya.cn. all rights reserved